企業內刊擔負了對外宣揚企業文化,對內增強員工素質的重任,成為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增加企業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基本途徑,是提高員工忠誠度、加強團隊協作的平臺,是強化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美譽度的有效工具,是企業自我教育,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陣地。這張富有創新特色的企業報刊,極大的滿足了社會和員工的需要。
浙江企業嘗到以內刊為載體推進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甜頭。到目前,已有400家企業報刊獲省級企業內刊刊號。
在浙江省的民營企業中,辦報熱情空前高漲,企業報的發展呈現喜人的態勢。總數量已名列全國前茅。溫州、臺州等地的民營企業,都投入了可觀的人力、財力、物力來辦企業報。全省企業報數量5年翻3番,其中臺州市短短一兩年內企業報數量已增至29家。目前獲得省新聞出版局批準的企業報已超過400家,參加省企業報協會的就達120家。
企業期刊成為展示企業形象的平臺
《德力西報》編輯羅潤華說,最讓人難忘的是“神舟五號”上用了德力西的產品這個事件的報道。為了宣傳好德力西的形象,全體采編人員準備半年時間,終于在“神舟五號”升空后,第一時間以多個整版進行全方位的報道,效果非常好。
去年8月27日,溫家寶總理來到臺州視察,第一站就來到海正。只是《海正報》從未經歷過重大題材的采訪報道,難度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事先精心制定了總體報道方案,將溫總理在企業內視察的點點滴滴盡收筆端和鏡頭之中。幾個整版圖文并茂地記錄了總理視察的全過程。許多客戶正是通過《海正報》的這期特刊,了解海正的實力的。
與企業報多年風雨同舟的廖毅在接受采訪時說,《正泰報》讓人激動的事太多了。多年以前,南存輝董事長應美國溫州人同鄉會的邀請,就“美國對華經濟制裁”在美國一州立大學演講。《正泰報》全文刊登了演講內容后,很快得到各界高度贊揚,全國許多媒體相繼轉載該文,一個新時代民營企業家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
浙江華海制藥有限公司去年銷售收入達到4.5億元,實現利潤1.6億元,2003年12月份在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中,名列1000強企業的第17名,在浙江企業中名列第二名。如此驕人的業績,是如何取得的?新員工、華海新老客戶未必清楚。《華海報》推出了“華海變化篇”系列報道,全面展示了華海一步步走過的腳印。許多遠道而來的客戶都說,是先認識《華海報》,才知道這家制藥企業!
企業期刊成為企業高層決策的幫手
在《德力西報》第二版上有個“員工論壇”欄目,盡管有些文筆不是很好,但讓企業高層看到了許多“逆耳忠言”,得以及時發現基層動向,更好地打理企業。
華海報》主編方永樂介紹,他們有個欄目叫“第三只眼看管理”,所登的文章全是員工對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的討論。記得去年有篇文章,大意是講企業內部文件傳達到部門經理一層就不傳了,普通員工根本看不到,干起工作來就相當被動。公司領導層看到這篇文章后,馬上著手整改,還糾正了其他不足之處。
杭州紅泥餐飲娛樂有限公司現有3000多名員工,酒店分散在全國各地,公司管理一年到頭從不搞文山會海,高管層的一些經營理念、既定目標等,都是通過《紅泥報》一版發布出去的。如今每期《紅泥報》一到,酒店就會集中全體員工,以讀報這種方式來閱讀學習公司文件。公司黨委書記駱寶根說,別看這種辦法比較原始,取得的效果卻出奇的好!
《正泰報》搞的“正泰文化沙龍”欄目,如今不僅在企業內部成了“明星欄目”,在溫州企業界中也頗有影響。每期請的嘉賓基本是一線的工人,同時邀請相關專家、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就員工在工作、生活、學習中經常碰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正面交鋒”。很多時候立馬理清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極大地節約了管理成本。
企業期刊成為讀者喜聞樂見的益友
《海正報》優秀通訊員陳峰泉動情地說,每個月都在車間內盼著她快來,上面登的事情就發生在身邊,說的都是真話、有用的話,讀后讓人覺得很貼心。
曾任《海正報》主編5年的金兆東說,如今員工參與辦報的熱情很高,形成了“全民”辦報的局面,企業報讓全體員工與企業真正“血肉相連”。
《華海報》主編方永樂說,像“帥男靚女”、“華海小丁當”欄目,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員工的積極響應,報名者相當踴躍。這些欄目為企業內部大齡青年自由配對、員工子女展示才藝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而且營造了一種和諧的工作氛圍。
企業期刊成為培養和發現人才的搖籃
華海每年都要評出優秀員工、勞動標兵,為此《華海報》開辟了“華海兒女”欄目,以專版的形式宣傳華海每個層面的閃光人物,有清潔工、有一線操作工、有科研人員……此舉讓所有的華海人學有榜樣,各條戰線人才輩出。《華海報》發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企業選拔任用干部當起了好參謀。
《紅泥報》曾搞過一次3000份的內部員工問卷調查,結果絕大部分員工認為,紅泥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只要努力干,人人有機遇”。方正榮主編說,很多管理人員最初都是普通服務員,正是在《紅泥報》上“顯山露水”才被公司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