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應用分析

          來源:【雅志電刊電子雜志制作/設計公司 | 更新:2019-06-18

          科技期刊作為科研成果的發布平臺,具有集中展示科研成果領域、內容以及主要技術的特點,通過這一平臺,溝通了科研成果的供應者以及企業等科研成果的需求者,有利于企業及時關注到相關技術成果,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

          十八大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策略,強調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社會生活生產力,指導企業技術裝創新的進行。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科技期刊中的創刊數量增加,發展相關文獻增加,以科技期刊作為也技術創新的驅動力的策略構建初見成效。為了明確科技期刊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具有影響,文章在分析科技期刊主要內容、分布方式的基礎上,提出企業應用科技期刊相關研究的積極與消極成效。

          企業內刊

          科技創新投入與科技期刊成果產出

          2016年3月10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201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支出達1.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8.1%,年均增長11.4%,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萬鋼提出,在技術創新上,企業已經成為基礎創新的主體。2015年技術創新投入增加的基礎上,國家還加強對于科研成果轉化的管理,通過建立網絡技術市場,將技術創新的需求與供給聯系起來,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發揮市場的作用。

          企業內刊

          科技期刊在企業創新中的優影響分析

          提高科技創新投入,促進科技成果產出,通過科技期刊等陣地發表相關研究成果,能夠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創新提供依據,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企業技術創新包括生產技術、管理技術兩個主要分類,其中不同技術具有不同的技術需求,在企業技術創新中,可以根據具體技術分類,搜索科技期刊的相關科研究成果,以期刊文獻為指導進行技術的改進,或者通過期刊與研究人員建立聯系,獲得更為深入的技術成果,指導企業技術創新,保證企業技術發展符合企業運營需求,與社會特點以及整體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從這一方面來說,科技期刊提供了一個科研成果展示的平臺,利用平臺溝通了研究者與企業雙方,對于促進雙方的信息交流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科技期刊在為企業基礎上創新提供平臺與理論指導,為企業基礎創新提供具體依據的同時,在企業基礎創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分析當前科技期刊的內容,存在著創新內容集中,內容良莠不齊,很多研究成果的真實性有待檢驗的問題。受到期刊發展戰略的影響,一些科技期刊發展中對為了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標準,對于文獻來源審核不嚴格,對于科研成果缺乏必要的檢驗,導致文獻內容的真實性存疑,企業技術創新中,盲目依賴期刊研究成果而不加檢驗,可能導致企業技術創新的失敗;科研期刊的內容方面,主要集中綜合經濟管理、科學研究以及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對于工業經濟的研究不足,對于貨幣、貿易以及銀行、保險方面的研究不足,這些研究內容過于集中,整體分布不平均的情況導致很多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缺少資料借鑒,尤其是生產性的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更多的是依賴企業自主進行,比較難通過科研期刊獲得直接的技術成果。

          在科技期刊中主要以學校的研究者為主,而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不足,且很多科研機構的文獻為少數作者多次發表同類文章,文章內容以及關注角度雷同等。這些以學校團隊為主要研究者的文獻中,因為研究者經驗限制,對于企業的技術現狀、存在問題以及創新方法的了解不足,更多的是從理論層面進行研究,一些技術層面的研究也缺乏實踐的檢驗,并不能夠直接應用在企業的技術創新型。

          綜合以上優勢以及劣勢分析發現,科研期刊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理論以及方法,提供了企業與研究者的信息交換平臺,企業發展中,能夠借鑒科研成果改進企業技術。同時科研期刊因為文獻來源審核不嚴格、內容集中在幾個領域以及研究者的領域限制,導致科研期刊的很多研究成果有待實踐檢驗,并不能夠直接應用在企業生產中;科研期刊的內容不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普遍性需求,大部分技術創新仍舊依賴企業自主進行。

          企業內刊

          完善科技期刊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策略

          雖然我國科研投入增加,科技期刊等文獻的產出成果增加,但是在成果轉化方面仍舊出于比較低的水平,這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期刊內容以及覆蓋面積有關。為了提高科研期刊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應該從以下方面加強對于科技期刊的管理:

          第一,提高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在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方面,英語期刊的作為世界科技交流的主要方式,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為我國的英語科技期刊數量不足,國際影響力不高,難以滿足中國科技創新中的國際交流需求。因為我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并不大,國際知名科研機構以及個人不愿意來投稿,導致科研期刊的核心作者集中在高校的研究者層面,核心作者的國際影響力不足,反過來影響期刊的影響力。這種情況下,應該增加科技期刊的影響力,通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將一部分科技期刊發展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期刊,吸引這方面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者來期刊上發表作品,擴展科技期刊的稿件來源,促進我國科研期刊內容的多樣化與深入化發展。保證企業利用科技期刊進行技術創新中,技術來源的多樣性以及技術的先進性,盡可能的實現技術創新上與國際接軌。

          第二,建立國際化的科技期刊出版平臺。在提高期刊的影響力以后,建立優秀的科技期刊出版單位以及出版平臺,借助于2012《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的方法,協調期刊主管與主辦單位的關系,充分發揮不同單位的積極性,加強對于期刊的管理。尤其是對于稿件來源以及內容真實性的審核管理,通過主管單位與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以及個人合作的方式,建立多層次審稿制度,保證科研期刊的稿件內容真實,技術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實踐基礎,企業能夠直接引用科技期刊的科研成果進行技術創新。

          第三,改變科研成果使用方式。在科研機構的考核制度下,很多科研人員對于國內的科技期刊認可度不高,將科研成果的首發權以及著作權無償給國外期刊使用,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傳播效率,滿足機構考核需求。這就導致國內科研期刊的信息來源不足,同時國內科技信息受到威脅。這種情況下,應該進行科研期刊出版體制的改革,增加科研期刊的國內外資源的使用,通過與國外著名科研期刊建立聯合的編輯、發布于出版平臺,提高期刊的認可程度,擴展文獻來源,同時提高對于國內科研成果的保護,保證企業通過國內科研期刊獲得最新的技術成果。

          企業通過科研期刊促進基礎創新的策略

          科研期刊能夠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指導,但是也可能存在誤導行為,因此企業在使用科研期刊成果進行基礎創新中,應該加強對于企業自身情況的分析,加強對于科研期刊的研究成果的審核,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內容進行實踐。

          第一,企業使用科研期刊成果進行技術創新,應該具有完善的內部情況分析。通過分析,明確企業的技術以及管理情況,企業的優勢以及不足,并明確技術創新發展規劃,根據規劃確定企業具體技術創新內容、步驟、管理方式以及考核形式。

          第二,企業使用科研期刊的成果進行技術創新,應該建立嚴格的科研成果審核標準。通過對于文獻來源、作者、文獻內容以及結論等的嚴格審核,保證作者的研究角度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一致,保證技術方法在企業具有可行性,保證技術成果具有真實性,且技術方法滿足投入產出關系,受到同行業或者研究領域的大部分人的認可,才可以在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實踐。

          第三,技術創新過程中加強與研究者的聯系。企業借鑒科技期刊內容進行技術創新前,應該與研究者建立聯系,獲得技術創新的具體資料;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及時與研究者聯系,利用研究者的經驗解決技術創新中的問題,避免走彎路;技術創新中,加強對于機械設備以及人員、生產方式的管理,盡可能甚至與科研實驗類似的環境。

          結語

          黨和國家不斷增加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希望提高科研成果產量,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以科研促進企業生產的創新,保證我國科學技術進入世界領先的行列。分析科研期刊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其具有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指導,搭建企業與研究者溝通平臺的作用。同時因為我國科研期刊的影響力不足,管理不當,導致科研期刊的文獻內容有待檢查,文獻發布者層次不高,文獻來源有限等問題,這對于企業技術創新中引用科研期刊成果具有消極的影響,也難以保證滿足企業各個方面技術創新的文獻指導需求。

          根據以上問題,提高科研期刊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的作用,應該從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力、加強內容審核以及制度管理層面加保證科技期刊的相關內容的先進性、真實性與實用性;從加強企業內部分析,加強技術創新成果審核與實踐過程管理的方式,保證企業充分使用科技期刊的技術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