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刊如何推廣與傳播

          來源:【雅志電刊電子雜志制作/設計公司 | 更新:2018-11-29

          企業內刊如何推廣,內刊怎樣傳播,是每一個內刊工作者最關注的問題。內刊作為最了解企業自身的一種自有媒介資源,擁有著信息資源的壟斷性以及信息發布的權威性,要發揮好這張“名片”的魅力。

          內刊作為最了解企業自身的一種自有媒介資源,擁有著信息資源的壟斷性以及信息發布的權威性,要發揮好這張“名片”的魅力。 說起內刊,估計大部分人都不約而同地會聯想到萬科地產的《萬科周刊》。因為《萬科周刊》的誕生及影響力,全國范圍也的確產生過一大批如《萬通》、《SOHO小報》、《海爾人》等知名企業內刊。整體來看,似乎都是如此這般的大企業內刊做得風生水起,動不動就大視野、人文關懷、社會責任。然而,對于那些本身處在發展中,不論企業規模、資金還是人員投入都有限的中小企業,要如何利用好內刊這個軟傳播工具,打好品牌細菌戰,則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共同課題。 

          內刊推廣傳播

          某資深人士說過,《萬科周刊》有“三招”,一招人買萬科的房子,二招人買萬科的股票,三招人加盟投資萬科。而中小企業的內刊同樣也應有“三招”,招客戶、招供應商、招合作商。內刊作為最了解企業自身的一種自有媒介資源,擁有著信息資源的壟斷性以及信息發布的權威性,要發揮好這張“名片”的魅力,就必須做到對企業客戶、媒體廣告商、資源供應商和渠道合作商具有不可忽視的吸引力。 

          招攬客戶 

          毫無疑問,招客戶就意味著內刊的定位,意味著這本內刊不是以領導講話、公司新聞為重點的訓誡讀物,更不是以娛樂生活抒情論道的企業內部信息交流工具,而是要向客戶輸出企業產品和服務、塑造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營銷工具。 

          那些過多描述員工生活刊發大量散文詩歌的內刊,充其量只能算是有點文人情結的主編及員工揮灑文采的平臺,不僅達不到品牌輸出與內部管理的效果,反而成為沒用的花瓶。 

          招供應商 

          供應商,為企業輸血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供應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所提供的資源價格也直接影響到產品成本、價格和利潤。因此,企業要招募到好的、優質的供應商,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必須要展示的,這就決定了內刊的使命――企業品牌營銷的先行軍、代言人。 

          招合作商 

          同供應商一樣,合作商也是與企業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重要利益共同體。要吸引更多的合作商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內刊就必須第一時間傳遞出企業的發展前景,讓他們體會到企業的品牌實力,并了解到企業所能給予合作商的各項支持,減輕他們的合作顧慮。 

          所謂目標決定方向,中小企業內刊的“三招”目標一明確,本質上就基本已經做到不內了。只是在具體實操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把握好以下兩個原則: 

          1.內容為王 

          內刊不內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是內容,內容是一切。內刊的好壞甚至生死存亡都取決于 

          內容質量,讓客戶、供應商、合作商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是不內的內刊存在的基礎。 

          一個內刊如果沒有刊發適讀受眾所需要的內容,就如同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即使外表包裝得再美麗,也是贏不了“三招”受眾的心的。優質內容,可以強化“三招”受眾對內刊的粘連度并使之保持持續關注,不間斷的優質內容提供與分享會像蝴蝶效應般促動內刊及企業全方位發展。 

          2.互動王中王 

          內刊作為企業最方便最廉價的溝通工具,承載著企業與客戶、供應商、合作商乃至更多 

          企業關聯商的協調作用,比如客戶會在內刊上尋找產品升級信息、技術解答,供應商會從側面了解產品質量反饋以判斷原材料的工藝改進,合作商則是學習先進經驗,尋求品牌推廣之道等。只有發揮了雙雙互動、三方聯動甚至多方聯動的企業內刊,才能真正地讓“三招”受眾圍繞企業發展“活”起來。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的內刊可以不內,更可以通過對內容的把握打造成一本有效的企業營銷工具,并服務于企業品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