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事的事業推動著文明的進步,他們的研究成果引領著世界的發展,他們的發明創造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他們用思想的火花點燃了人們對科學的夢想,用勤奮、執著的精神鼓勵著我們一路前行。他們,就是科學家。
年前,正當社會處于轉型的路口,一篇名為《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成為了“科學春天”到來前的一聲驚雷。作者徐遲用生動優美的文字,熱烈奔放的情感,富于理性的思考記述了數學家陳景潤的傳奇人生。從此,人們不單知道了陳景潤、華羅庚、熊慶來,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人們的科學夢想,點燃了人們的科學熱情。
年過去了,國人再度站在社會轉型的關口,在改革深水區中摸索前行的艱難,使科技創新成為突破謎局的燈塔。但科學的吶喊卻仍被經濟發展急促的腳步落在身后,被浩瀚的信息海洋遺落在浪潮的邊緣,科學家的身影也變得模糊,甚至扭曲。
在科學家這個群體快要被大眾淡忘、忽略的時候,《科學家》雜志應運而生。我們期待著能通過這本雜志呼喚理性的回歸,呼喚人們對科學界、對科學家的關注。
科學家沒有政治家的權力,沒有企業家的財富,也沒有藝術家的鮮花和掌聲,他們甘愿忍受寂寞,甘愿默默付出。他們崇高的理想、執著的探索、堅韌的意志,是這個躁動的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正因珍視這筆財富,雜志更覺責任重大,故而,愿以“生動展現人物形象,客觀評價研究成果,廣泛傳揚科學精神”為己任,不懈努力,執著追求。
或許我們無法在歷史的長河中給每一位科學家做出準確的歷史評價,也不可能盡數科技史上所有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但我們會秉著客觀的態度,盡可能對科學、人生、社會進行全方位地展示與評價,在科學發展的歷程中追尋科學家的身影與蹤跡,在科學家的人生經歷中展現時代的風云變遷。真正做到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人物與事件相呼應。
幾個月的緊張籌備,讓我們從科學家身上收獲了無數的感動,希望這份感動能不斷延續,通過我們的筆傳達給您,通過您再傳達給更多的人。希望這本刊物能成為您了解科學界、認識科學家的窗口;希望您能通過這本雜志,對科技工作者這一群體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最后,請允許我們借由此刊,向全體科技工作者致敬。
——《科學家》編輯部